欢迎来到成都中医哮喘医院官方网站!(全年无休)
门诊时间:08:30—17:30(呼吸高发季特设晚间常规门诊)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24小时热线电话

028-63288353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日常
  • 疾病定义

    多汗症是指在正常的环境温度和条件下,局部或全身皮肤的出汗量异常增多的现象。

    大多数人会在运动、劳作、环境温度较高或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出汗,而多汗症患者的出汗程度远远超过了这些正常的情况,常会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引起焦虑和社交恐惧。

    流行病学

    绝大多数的多汗症为原发性、局限性,男女均可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一般初次发生于儿童期或青春期,而在25岁之后自然减轻。

    疾病类型

    按发生多汗的原因,可分为以下两类:

    原发性多汗症:绝大多数的多汗症都属于此类,不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多为局限性、双侧对称的异常多汗。

    继发性多汗症:比较少见,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多为全身性或单侧性、非对称性的多汗。

    按出现多汗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类:

    局限型多汗:多见于手掌、足底、腋下、腹股沟、会阴,其次为前额、鼻尖、胸部等,以手掌和足底多汗最为常见。

    泛发型多汗:也称全身性多汗,主要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全身广泛性的多汗。

  • 原发性多汗症不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部分与遗传性因素相关。继发性多汗症由各种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也可以由一些生理性的变化引起,如妊娠、停经等。

    基本病因

    原发性多汗症是在某些诱因的激发下,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如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汗腺兴奋性过强,或汗腺神经过度紧张而对正常强度刺激的出汗反应增强,导致出汗过多。有一部分原发性多汗症与遗传性因素相关。

    继发性多汗症比较少见,由其他疾病和药物等因素引起。

     疾病性因素

    恶性肿瘤、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功能紊乱、糖尿病、帕金森病、偏瘫、外伤或脑震荡等引起的神经损伤以及发热性疾病和一些生理性变化如妊娠、停经等。

    药物性因素

    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环丙沙星、阿昔洛韦、胰岛素、格列苯脲、解热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止吐药、酒精、咖啡因、海洛因等。

    诱发因素

    温度变化、情绪波动、体育运动等可能诱发原发性多汗症。

    进食辛辣食品、饮热咖啡、热茶、烈性酒等可能诱发味觉性多汗症,表现为前额、鼻尖、胸部的异常多汗。

    饮食可诱发弗瑞综合征(Frey syndrome),表现为进食时面颊部潮红、出汗、潮湿肿胀。

    女性更年期、孕期;

    神经内分泌因素;

    精神焦虑紧张;

    肥胖;

    帕金森病;

    酗酒、吸毒。

  • 该病的主要表现是全身或局部出汗异常增多。由于局部汗液蒸发不畅,可能出现发臭、皮肤浸渍发白或红斑等。

    典型症状

    1、局限型多汗

    常初发于儿童或青春期,成年后有症状自然减轻的倾向。

    原发性多汗症多为局限型多汗,可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的多汗,但一般不出现在夜晚入睡时。

    以手掌、足底、腋下及会阴的多汗较为多见,汗液异常增多,甚至可沿手掌或腋毛流下也可见于前额、鼻尖、胸部等部位。

    足部多汗由于蒸发不畅,容易导致足底皮肤浸渍发白,常有足臭,并且容易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

    腋窝及阴部多汗,由于皮肤薄嫩,在潮湿状态下反复摩擦,容易出现红斑、毛囊炎及疖等。由于多汗症是由小汗腺分泌增多导致的,腋窝多汗虽然可能伴有臭汗症,但与大汗腺异常分泌引起的腋臭不同。

    2泛发型多汗

    主要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全身多汗,可出现在清醒和入睡时,常伴有相应疾病的症状,如感染性高热、低血糖、糖尿病、甲亢、脑部及周围神经损害、帕金森病等的相关症状。

    伴随症状

    手掌和足底多汗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手足湿冷、发绀或苍白、容易患冻疮等。

  • 多汗症无论造成心理或生理的不适,均应及时就医。如果多汗的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导致情绪抑郁或社交恐惧等,应及时就医。如果突发超过往常的大量出汗,或不明原因的夜间大量出汗,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一般可到皮肤科就诊。

    如果出汗程度比较重,需要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应到神经内科就诊。

    如果内科治疗无效,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可寻求胸外科会诊。

    诊断依据

    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

    多汗的部位在哪里;

    是全身出汗多还是某些部位出汗多;

    多汗的程度;

    在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什么时候第一次明显感觉到出汗多;

    是否患有糖尿病、甲亢或其他疾病;

    是否在服用药物。

    就诊时,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并进行详细的查体,其次,通过多汗症的发病年龄及出汗的特点、家族史、其他疾病的相关表现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等,初步诊断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多汗症。

    继发性多汗症的发病年龄常在25岁之后,无家族遗传史,多汗常为全身性、非对称性或单侧性,并且可以发生在夜间。如果怀疑是继发性多汗症,对潜在的原发性疾病的诊断就显得十分重要。

  • 原发性多汗症可选择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必要时选择手术治疗。继发性多汗症还应积极治疗相关的原发性疾病。药物治疗包括外用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及注射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与糖尿病、甲亢、垂体功能紊乱、感染等疾病相关的继发性多汗症,应积极治疗这些原发性疾病。

    因药物因素引起的继发性多汗症,综合考虑其他疾病的治疗和多汗症的影响,酌情换药或停药。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1外用药物治疗

    局限型多汗可以选择外用的止汗剂进行对症治疗。

    常用的外用药物包括20%~25%氯化铝溶液、0.5%醋酸铝溶液、5%明矾溶液、5%鞣酸溶液、2%~4%甲醛溶液。

    根据多汗的程度和对药物的反应,个体化用药,以保持局部接近正常出汗的湿度为准。

    如果使用次数过多,用药部位容易出现干燥、皲裂或严重刺激的现象。

    2口服药物治疗

    对于精神因素引起的多汗症,某些镇静药物如苯巴比妥和溴剂、精神病药如氯丙嗪以及抗焦虑药物如地西泮、多塞平等常有效。

    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颠茄、东莨菪碱等内服有暂时性抑制汗液分泌的效果,但往往需要较大剂量,患者常难以忍受明显的口干、心悸等不良反应,故已趋向于淘汰。

    A型肉毒杆菌毒素(BTA)局部注射治疗

    该方法除用于除皱外,也用于治疗腋窝多汗症,对手掌或足底多汗症也有效。

    一般局部注射后5~7天止汗明显,可以保持注射部位皮肤4~6个月近似无汗。

    不良反应均为暂时性,如注射部位疼痛、肌无力等。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用于其他治疗无效的情况。

    汗腺去除术

    通过微创手术切除、刮除或吸除分泌活跃的汗腺对腋窝多汗症有肯定的疗效。

    进行该手术后,复发率较低,可能的术后不良反应包括疼痛、出血、瘀斑、肿块、臂丛神经损伤等。

    交感神经阻断术

    选择性阻断支配多汗区域的交感神经,一般作为多汗症的最后治疗手段。

    胸交感神经阻断术可治疗头面部、手掌、腋下多汗症,腰交感神经阻断术可治疗足底多汗症。

    可能的术后并发症包括气胸、血胸、感觉异常、上肢神经损伤、心动过缓、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以及局部多汗复发、其他部位代偿性多汗等。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其他治疗

    无创性自来水离子电泳疗法

    可用于外用药物治疗失败的手足多汗症,大部分患者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用此疗法。

  • 原发性多汗症一般无法自行痊愈,继发性多汗症在原发性疾病存在的情况下,也不太可能自愈。原发性多汗症无法通过药物根治,手术治疗可能根治,但可能出现复发和其他部位代偿性多汗。继发性多汗症在原发性疾病得到治疗后,可能被根治。多汗症的危害性在于大量出汗以及异味等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和社交产生较大影响,引起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

    并发症

    感染

    持续大量出汗的患者,将更容易发生皮肤的感染,如毛囊炎、疖、足癣等。

    社会和心理影响

    手掌的多汗、多汗导致的衣服潮湿、因多汗而引起的异味等,可能引起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以及社交障碍,进而影响求职和求学等。

     复发

    交感神经阻断术及汗腺去除术术后,有一定的复发概率,如果复发,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重新进行治疗。

  • 该病的病因比较复杂,目前,没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法。该病的日常生活管理重在穿着透气的衣物,避免接触诱发因素等。

    家庭护理

    如果患者出现情绪抑郁、社交障碍等问题,家人应积极鼓励患者,并帮助患者完成规范的治疗过程。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如按时用药、定期进行物理治疗等。

    味觉性多汗症患者,避免进食辛辣食物,避免饮酒。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克服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日常生活管理

    避免出入过分拥挤的场所,防止情绪的过分激动、焦虑等。

    平时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针织衣物以及透气舒适的鞋袜,勤换洗,注意卫生,勤洗澡。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品,戒烟限酒,味觉性多汗症患者还应避免饮用热咖啡、热茶等。